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”初離菁菁校園,便入浩浩江河。作為一名藝術學理論專業的畢業生,今夏我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,跨入了四川水發建設有限公司的大門。藝術與水利,看似相隔云泥,實則同源共流,皆是以匠心鑄就永恒,以智慧潤澤蒼生。
揚帆起航守初心。從校園到職場,從“大漠孤煙直”的工程前線到“小橋流水人家”的辦公環境,從“鐵馬秋風塞北”的豪邁到“杏花春雨江南”的婉約,這種空間的轉換不僅是工作場景的變遷,更是心靈的洗禮與升華。在項目施工一線,我有幸見證了鋼筋混凝土如何被賦予生命的溫度;有幸見證了一個個赤誠的水利人以孤星明月為伴,遠居荒山僻嶺,在混凝土與鋼筋的交錯中,扎根最艱苦的施工前線,用奉獻詮釋忠誠,用成績踐行諾言,用汗水書寫人生,盡情地揮灑著生命的熱忱,匯聚成“開路先鋒”的中堅力量,秉承著公司“內斂堅韌,勇毅篤行”的企業精神和“遵約守信,融合發展”的經營理念,堅持“抓進度、促安全、強質量”的原則,狠抓工程項目建設,持續推動“水利工程補短板、水利行業強監管”總基調向縱深發展,奮力譜寫新時代水利工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夢想。
在建設后方,我體會到文字工作如何傳遞企業的溫度。辦文是辦公室工作的“三大件”之一,辦公室人員文字工作提高了,辦公室的參謀輔政職能才能更好得到發揮,才能確令暢通、運轉高效。作為綜合辦公室的一名職工,我深知“文章經國之大業,不朽之盛事”的深遠意義。每一份報告都是公司形象的縮影,每一篇文稿都是企業文化的傳承。在這個承上啟下、溝通內外的崗位上,我努力向前輩們學習,勤學、勤采、勤思、勤踐、勤練。因為我始終堅信:只要心中有熱愛,手中有行動,就沒有平凡的崗位,只有不凡的擔當。這種雙重體驗,恰似“讀萬卷書”與“行萬里路”的完美結合。
奮楫逐夢擔使命。公司的“人本主義”理念,如春風化雨,潤物無聲。從入職時領導“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”的親切關懷,到工作中同事們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的熱情幫助;從前線戰友“授人以漁”的悉心教導,到辦公室前輩“循循善誘”的諄諄教誨。這種人文關懷,猶如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”的清澈純凈及“桃花潭水三千尺”的深厚情誼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”公司的企業文化,同樣蘊含著“自強不息”的奮斗精神,又彰顯著“厚德載物”的人文情懷。這種文化底蘊,讓每一個水發人都能在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的環境中淬煉成長,在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包容中施展才華。一個月雖短,卻讓我深刻體會到何為“水利萬物而不爭”的至高境界。前線同事們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”的辛勤付出,辦公室前輩們“焚膏油以繼晷,恒兀兀以窮年”的敬業精神,無不昭示“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”的奉獻精神。這種精神正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,也是最動人的詩篇。
從藝術理論到水利實踐,從文藝青年到辦公室員工,我逐漸領悟到:最美的藝術是鐫刻在大地上的工程杰作,最深的哲學是流淌在將合理的智慧結晶,最真的情懷是蘊藏在工程中的人文關懷,公司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水文化理念,讓我這個藝術學子看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至高境界,體會到了“道法自然”的深刻哲理。
同心織夢向未來。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如今,站在都江堰這篇千年水利奇跡的土地上,回首李冰父子“深淘灘,低作堰”的治水智慧,展望新時代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,作為水發新人,我愿以筆為犁,以墨為泉,耕耘在水發這片沃土之上,用文字記錄“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”的創業歷程,用筆墨書寫“敢叫日月換新天”的奮斗詩篇;我愿以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探索精神,以“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”的創作態度,書寫公司發展的壯麗史詩,傳播企業文化的動人樂章。 我堅信,在這遍孕育了都江堰奇跡的沃土上,我們定能以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”的豪情;以“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”的毅力,譜寫出新時代最動人的水利高歌!讓我們以夢為馬,不負韶華,共同繪制四川水發更加輝煌的明天!“追風趕月莫停留,平蕪盡處是春山”,我將無我,不負青春!!